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

對人類的疑問所作出的第2篇評論: 宇宙起源

宇宙大爆炸

在許多文化傳統中,都是透過創造天空陸地海洋來解釋宇宙的起源。這些解釋都有共通點,就是天與地之間有一種媒介存在,這媒介,是生命(包括動植物及人類)。我們原始祖先在某個時代,他們的大腦進化出觀望時間空間、過去未來的思維能力,這就是對星空產生好奇的原動力,也是人類創造宗教的誘因。所以宇宙起源是人類最原始終極的疑問。雖然直到現在,宇宙還是一個謎,可是科學驅使我們越來越接近去解答這個問題。現在,研究進程才是關鍵。如果要了解宇宙起源,我相信互聯網已經有大量資訊了。這篇網誌只是想您思考一下實際上與心目中對宇宙的了解,繼而得到屬於您對人生、對事情、對科學、對宗教等的一些啟發。人類了解宇宙,是尋求真理、是協助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任務,不容忽視。

缺乏科學支持的年代已過去
古時對於宇宙起源的解釋都有一個缺憾;它們的注意力大半都集中在地球及其生物的形成,所以全部古代宗教創立的「宇宙模型」都過時了。最近似人類祖先在地球上存在了近三百多萬年,而智人(我們物種的學名)就大約出現了180萬年,我們的祖先對宇宙都十分含糊,但到現在僅僅數百年間,人類發現地球只是浩翰宇宙中的一粒微塵。地球之所以成為焦點,只是因為我們居住其上,就好像我們中國人古代認為中華大地就是天下中心的同一道理。

望遠鏡是科學之寶
哈勃望遠鏡拍下的星雲
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探測太空,不過我們看到的天上繁星其實只是宇宙的過去,看星是沒有現場直播的。除了太陽外,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所發出的光,都要走4年才能抵達地球,因此今天觀察4光年遠的恒星,其實看的是它4年前的歷史,可是每粒星都十分遠的,什麼都用百/千/萬/億光年來計算。天文學家都利用超強太空望遠鏡,窺探來自遙遠到無法想像的太空,就看到宇宙產生初期的歷史。

20世紀初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·哈勃觀察了很多目標星系發出的電磁波(其中是光)時,其得出的輻射頻率每次觀察都越來越低 ,科學稱 “紅移”(見: 《哈勃定律》),他了解電磁波特性,偵測到宇宙在擴張,為後來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,對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相當重要。經過數十年的努力,科學家對宇宙的物質數量、年齡、膨漲初期的歷史以及其他有關科學層面,已經有更多發現及了解。

四周圍都是星星
太空望遠鏡下的太陽
數千年來,人類為了解釋太陽等恒星為何能長期持續發光,直到20世紀才發現是“核融合” 作怪。太陽本身是來自宇宙大爆炸後的氣體聚合而成,所以研究我們的宇宙有助了解宇宙。(恒星會死亡的,太陽大約還有五十億年,到時地球早就不在了,因為太陽死前會膨漲到吞噬所有太近的東西)

以“核融合”作為知識基礎,解答與宇宙重要的觀點有關的其他重大問題,包括化學元素的創造與分布,發現絕大多數化學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心內生成的。我們地球的物質都是來自太陽的,包括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鍚、氧氣、水、碳、礸石、首飾、生命、石油等包含大部化學元素的東西。去採礦,其實是採太陽;去吃飯,其實是吃太陽;家人、朋友、親戚、老公、老婆都是太陽;你用的iphone是太陽供給的。沒有太陽就沒有現在的地球、資源。所以人類把太陽的東西都當作是自己的,其實是很諷刺。我們應該感謝太陽吧。


探索未來
現時是探索宇宙誕生的里程碑,量子物理學家都著手研究比粒子更細小的東西,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,然後互相撞擊,模擬宇宙大爆炸在極端條件下來研究物質與能量,下一階段會是建造大型強子撞擊機,用來解釋物質為何具有質量,是至今人類所能創造、最接近初始宇宙的條件。百年前科學家發現《放射現象》、《光電效應》與《相對論》之前的物理學狀況。當時大家都認為人類的知識已接近完美境界,料他們沒想到,太空望遠鏡給予一連串意想不到,完全改善了我們對宇宙的見解,也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空前未見的時代。由今天起,我們都要向天看,浩瀚宇宙就等待我們去發現。

Jackson L
xiv Januarius MMXI



元素周期表

2011年1月13日星期四

對人類的疑問所作出的第1篇評論: 神存在嗎?


人類遇到無法解釋的問題時,似乎總是會向神明尋求解答,所有社會幾乎都相信神的存在。相信神的存在,即認為真實是完全合理的,在理解事物時,承認這個世界是 由神聖力量創造的。在公元前1千年古以色列發揚光大的一神論派,即後來 發展成猶太教,基督教及伊斯蘭教。在世界秩序的背後有一心靈存在;在世界歷史的背後有一目的存在;從中顯現的唯一值得崇拜;神 是希望永存的理由。


19 世紀之前,科學與宗教息息相關,隨著17世紀的科學革命,以及顯微鏡等儀器開始發展,科學家得以親眼目睹自然的奧妙,他們認為大自然的設計不可能隨機形成 的,因此必定是神的傑作。當時的科學仍然是跟隨宗教走的,所有違反教義的科學都受到打壓,伽利略就是其中一個典型被迫害的例子,他讓民眾對於教會所堅信人 類是位於宇宙中心的說法開始產生質疑,伽利略被視為異端邪說而收監。到了18世紀,科學家開始反對宗教,大自然真實呈現出神蹟的觀念遭到抨擊。19世紀中 期,達爾文出版的《物種起源》是對神的最大挑戰,他推翻了相信神存在的傳統論點,神的設計論和人類的獨特地位,科學與宗教從此分割開來,加深了兩者持續至 今的對立態度。

在人類擁有操弄生命的力量後,怎麼還會有神存在的空間?

科學研究發現宇宙的存在,初始物質和自然法則必須具有非常正確的特質才行。正確的特質可能是偶然發生,也可能代表有多個宇宙存在,亦可能是神的影響所致。 當中牽涉到「偶然」與「必然」的問題,對有神論者來說,這不是一個問題,因為他們相信造物主不是宇宙暴君,祂對創造懷有慈悲心,因此賦予其創造物應有的獨 立性。不過,證明神存在的科學證據一直沒有出現。 科學與宗教兩者在邏輯論理上,研究風格及目標也迥然不同。 科學提出的是客觀的「如何」問題,宗教問的則是「為什麼」的問題。

 

現代相信神的人認為,人類需要這兩種問題才能建立豐富人生觀,兩者是可以平等共存的。而不信神的人則認為,隨著關於宇宙的科學知識逐漸增加,神存在的空間已逐漸縮小,科學與宗教無法共存。
現今社會,科學是獲得知識唯一可靠途徑,達爾文的進化論,足以解釋生命的多樣性,並以宇宙既未經過設計、也不具目的的觀點,來回應那些提出「我們為何存 在」這類問題的人。宇宙愈容易了解,愈顯得它沒有目的存在,當人類意識到邪惡與悲慘普遍可見,那時正是證明慈悲的造物主不存在的時候。世界充滿邪惡與悲慘 是信神者需要努力解決的最大難題,不過科學其實在這方面反而提供了信神者些微幫助。新生命形態透過遺傳突變而產生,但同樣的生化過程也會產生有害的突變細 胞;這兩種情形同時並存。舉例,世界上有癌症,不是因為造物主無能,而是當創造物被賦予自我創造的能力時,就得出這樣的代價。神之所以有說服力,部分原因 在於有神論認為,我們居住的「真實」,本質是豐富且具有許多層面的,對信仰者來說,崇拜神明是不同層面經驗互相結合,是唯一的表現。


我們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,而我們的這個宇宙本身最終將會在塌縮或衰變中結束,即使有新的宇宙再誕生,人類可能一早已經不存在了,所有這一切究竟有何意義?我想,在人類的心靈深處有一種相反的直覺,相信最終一切終將平安無事,人類唯有信神才可能抱持這種希望。


提出這些問題的目的在於提醒我們,數十億相信神存在的人幾乎都不是以客觀的哲學態度,而是根據他們從現有宗教社群所獲得的經驗,替這些主張辯護。而這又讓 我們想到,關於信仰傳統之間存在的關係,仍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,這些信仰的共同點在於都有與神相遇,但他們對於神相遇的描述卻顯著不同。直到最近,人類 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。


Jackson L

Dies Mercurii iii Februarius MM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