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宇宙大爆炸 | |
在許多文化傳統中,都是透過創造天空陸地海洋來解釋宇宙的起源。這些解釋都有共通點,就是天與地之間有一種媒介存在,這媒介,是生命(包括動植物及人類)。我們原始祖先在某個時代,他們的大腦進化出觀望時間空間、過去未來的思維能力,這就是對星空產生好奇的原動力,也是人類創造宗教的誘因。所以宇宙起源是人類最原始終極的疑問。雖然直到現在,宇宙還是一個謎,可是科學驅使我們越來越接近去解答這個問題。現在,研究進程才是關鍵。如果要了解宇宙起源,我相信互聯網已經有大量資訊了。這篇網誌只是想您思考一下實際上與心目中對宇宙的了解,繼而得到屬於您對人生、對事情、對科學、對宗教等的一些啟發。人類了解宇宙,是尋求真理、是協助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任務,不容忽視。
缺乏科學支持的年代已過去

古時對於宇宙起源的解釋都有一個缺憾;它們的注意力大半都集中在地球及其生物的形成,所以全部古代宗教創立的「宇宙模型」都過時了。最近似人類祖先在地球上存在了近三百多萬年,而智人(我們物種的學名)就大約出現了180萬年,我們的祖先對宇宙都十分含糊,但到現在僅僅數百年間,人類發現地球只是浩翰宇宙中的一粒微塵。地球之所以成為焦點,只是因為我們居住其上,就好像我們中國人古代認為中華大地就是天下中心的同一道理。
望遠鏡是科學之寶
 |
哈勃望遠鏡拍下的星雲 | |
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探測太空,不過我們看到的天上繁星其實只是宇宙的過去,看星是沒有現場直播的。除了太陽外,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所發出的光,都要走4年才能抵達地球,因此今天觀察4光年遠的恒星,其實看的是它4年前的歷史,可是每粒星都十分遠的,什麼都用百/千/萬/億光年來計算。天文學家都利用超強太空望遠鏡,窺探來自遙遠到無法想像的太空,就看到宇宙產生初期的歷史。
20世紀初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·哈勃觀察了很多目標星系發出的電磁波(其中是光)時,其得出的輻射頻率每次觀察都越來越低 ,科學稱 “紅移”
(見: 《哈勃定律》),他了解電磁波特性,偵測到宇宙在擴張,為後來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,對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相當重要。經過數十年的努力,科學家對宇宙的物質數量、年齡、膨漲初期的歷史以及其他有關科學層面,已經有更多發現及了解。
四周圍都是星星
 |
太空望遠鏡下的太陽 | |
數千年來,人類為了解釋太陽等恒星為何能長期持續發光,直到20世紀才發現是“核融合” 作怪。太陽本身是來自宇宙大爆炸後的氣體聚合而成,所以研究我們的宇宙有助了解宇宙。(恒星會死亡的,太陽大約還有五十億年,到時地球早就不在了,因為太陽死前會膨漲到吞噬所有太近的東西)
以“核融合”作為知識基礎,解答與宇宙重要的觀點有關的其他重大問題,包括化學元素的創造與分布,發現絕大多數化學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心內生成的。我們地球的物質都是來自太陽的,包括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鍚、氧氣、水、碳、礸石、首飾、生命、石油等包含大部化學元素的東西。去採礦,其實是採太陽;去吃飯,其實是吃太陽;家人、朋友、親戚、老公、老婆都是太陽;你用的iphone是太陽供給的。沒有太陽就沒有現在的地球、資源。所以人類把太陽的東西都當作是自己的,其實是很諷刺。我們應該感謝太陽吧。
探索未來

現時是探索宇宙誕生的里程碑,量子物理學家都著手研究比粒子更細小的東西,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,然後互相撞擊,模擬宇宙大爆炸在極端條件下來研究物質與能量,下一階段會是建造大型強子撞擊機,用來解釋物質為何具有質量,是至今人類所能創造、最接近初始宇宙的條件。百年前科學家發現《放射現象》、《光電效應》與《相對論》之前的物理學狀況。當時大家都認為人類的知識已接近完美境界,料他們沒想到,太空望遠鏡給予一連串意想不到,完全改善了我們對宇宙的見解,也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空前未見的時代。由今天起,我們都要向天看,浩瀚宇宙就等待我們去發現。
Jackson L
xiv Januarius MMXI
 |
元素周期表 |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